大时代的记录者 影视文化的传播者
在这个娱乐蓬勃发展的时代,电影不仅仅是艺术的表现,更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。从小型独立制作到大型商业大片,电影制作的过程充满了创意与挑战。如果你有梦想,想要把你的故事搬上大银幕,那么这篇指南将带你深入了解电影制作的全流程,从初步构想到最终上映的每一个环节。让我们一起探索如何从零开始,制作一部精彩的电影!
看电影是一场2小时左右的视听享受,但在一场场视听盛宴的背后,却是一项项细致、繁琐以及充满技术性的工作。
在这个娱乐蓬勃发展的时代,电影不仅仅是艺术的表现,更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。从小型独立制作到大型商业大片,电影制作的过程充满了创意与挑战。如果你有梦想,想要把你的故事搬上大银幕,那么这篇指南将带你深入了解电影制作的全流程,从初步构想到最终上映的每一个环节。让我们一起探索如何从零开始,制作一部精彩的电影!
新人拍摄一部电影一般有以下流程:
前期筹备
• 剧本创作:编写一个有吸引力的故事,包含明确的主题、情节、人物等元素。可以自行创作,也可找专业编剧。
• 组建团队:寻找导演、摄影、演员、美术、录音、剪辑等专业人员,还需有制片人负责统筹管理。
• 筹集资金:可个人出资、找朋友投资,也可寻求影视公司、赞助商等的资金支持,还可通过众筹等方式募资。
• 拍摄筹备:导演带领团队进行剧本研读和分镜头脚本创作。美术团队进行场景设计和搭建,道具组准备拍摄道具,摄影团队确定拍摄设备和拍摄计划,服装和化妆团队根据角色需求准备服装和妆容。
拍摄阶段
• 制定拍摄计划:根据分镜头脚本和拍摄场地、演员档期等因素,制定详细的拍摄计划,合理安排每天的拍摄内容。
• 指导演员表演:导演要帮助演员理解角色,把握表演的节奏和情感,使演员呈现出符合角色设定的精彩表演。
• 拍摄工作:摄影团队根据拍摄计划和导演要求,运用不同的景别、镜头运动和拍摄角度等,完成画面的拍摄工作。录音团队要确保现场声音的清晰录制。
后期制作
• 粗剪:剪辑师根据拍摄素材,按照故事的基本结构和情节顺序进行初步剪辑,去除多余的素材,形成一个具有基本故事框架的粗剪版本。
• 精剪:在粗剪基础上,对影片的节奏、画面衔接、情节连贯性等进行精细调整和优化。同时,根据影片需要添加旁白、字幕等元素。
• 特效制作:根据影片需要,制作各种视觉特效,如场景特效、角色特效等,增强影片的视觉效果。
• 调色:对影片的画面色彩进行调整和优化,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风格,使影片在视觉上更加统一和美观。
• 配乐和音效:为影片创作或选择合适的音乐作为配乐,增强影片的情感氛围和感染力。同时,对影片中的各种声音进行后期处理和优化。
发行与宣传
• 影片送审:将完成的影片提交给相关电影审查机构进行审核,通过后才能获得公映许可证。
• 制定发行策略:确定影片的发行方式和发行渠道,如院线上映、网络平台上映等。
• 宣传推广:通过制作海报、预告片等宣传物料,利用社交媒体、新闻发布会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,吸引观众的关注。
对于资深电影人来说,要拍好一部电影,在各个流程中有以下需要注重的细节:
前期筹备
• 剧本打磨:深入挖掘故事的时代背景、文化内涵等,对台词反复推敲,确保符合人物性格与情境。还可邀请剧本医生对剧本进行专业评估和修改。
• 精准选角:除考量演员的表演能力和形象契合度外,还要关注其与角色的气质共鸣以及能否为角色带来独特的诠释,可进行多轮试镜和剧本围读。
• 勘景细节:细致考察拍摄场地的光线变化、声音环境等,绘制详细的场景平面图,标注关键拍摄点和演员走位。
拍摄阶段
• 摄影艺术把控:根据影片风格和情感需求,精心设计光影方案,运用独特的镜头语言,如长镜头、手持摄影等增强影片的表现力,同时注重画面的构图、色彩搭配和景深控制。
• 指导演员表演:与演员深入交流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成长历程,通过即兴表演等方式激发演员的创造力,捕捉自然真实的表演瞬间。
• 现场调度管理:精确安排演员走位、道具摆放和摄影设备移动,确保拍摄现场高效有序,同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拍摄计划。
后期制作
• 剪辑艺术创作:从叙事节奏、情感张力等方面精心剪辑,运用蒙太奇手法创造独特的视觉效果和叙事逻辑,还可尝试不同的剪辑版本进行比较。
• 声音精细处理:除了配乐和音效的精准匹配,还要注重声音的空间感、层次感,通过音频特效营造逼真的环境氛围。
• 调色风格塑造:根据影片的主题和情感基调,确定统一的色彩风格,对不同场景和镜头进行细致的色彩调整,以传达特定的情感和氛围。
发行与宣传
• 精准定位营销: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手段,精准定位目标观众群体,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,选择合适的宣传渠道和推广内容。
• 口碑营销策划:提前组织内部试映和媒体点映,收集专业意见和反馈,利用意见领袖和影评人的口碑传播来提升影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。
• 映后互动与反馈:影片上映后,通过线上线下活动与观众互动,收集观众反馈,为后续创作积累经验。
怎样拍一部成功的电影?
电影大佬们遵循的50条商业秘籍
拍电影是世界上风险最大的投资之一,并不是什么影片都能成为票房大赢家。电影是个数量级以亿元计算的梦,但如何才能在这个市场里真正赚到钱,而不仅是吆喝?王中军、陈可辛、张伟平、于冬等电影达人为你揭示成功电影的50条商业秘籍。
关于制片
1、商业片要让人看懂
“我这回拍的片子你们肯定能看懂!”很有人缘和才华却鲜有赚钱电影问世的姜文,对一起合作过多次的制片人杜扬这样说。个性导演在市场面前也开始做出正确选择。
2、商业电影赢在设计
商业电影赢在设计,资金背后的股东设计,制作班底背后的电影元素设计,核心决策团队的设计,营销事件的设计,同档期市场状况和竞争对手的设计……总之,商业电影是高度复杂的社会活动,变量太多,矢量叠加,一切都需要严密的设计才能有更大的赢面。
3、“心在云端,身在泥土”最幸福
拍电影是知易行难,没有底层实践经验最好不要上来就大投资碰电影。身在云端,心也在云端的人是最危险的,因为他一下来看到的都是泥泞;心在云端,身在泥土的人是最幸福的,因为他看到的都是阳光。
4、剧本是电影的DNA
一部成功的电影,七成在制片,三成在放映档期安排。而剧本又是制片的核心,是整部电影的先天要素和DNA,后天的努力逃不出DNA设定的方向和基调。
5、剧本是改出来的
剧本是改出来的,尤其在国内,我们的造梦技术赶不上好莱坞,观众注意力会在故事情节上多一些,《十月围城》剧本改了1270稿,也有一说是1310稿;宁浩电影的剧本都是改一两年后才出来的。
6、电影如何讲故事?
我们总讲不好故事,和我们的旧有叙事方式有关,也和国内电影没有类型化有关。任何东西达到类型化就能达到产业化,没有分工就没有专业,一个编剧今天写爱情片,明天写战争片,就无法出现单一的高手,只有专业高手多了,才能出综合的大师级高手。
7、好莱坞不讲故事好多年
《2012》没有什么故事,《阿凡达》是一些经典的老故事组合,好莱坞已经好多年不卖故事了,卖故事的迪士尼的阳春白雪已经死了。
8、亲自做一做实地调查
不要以自己的偏好来定剧本,拿着故事方案到电影院门口,问一问80后、90后的观众们喜欢什么!
9、做电影首先要尊重电影
制片人的态度是决定电影成功与否的前提条件。做电影,要有视电影为生命的态度,不尊重电影的人做不好电影。
10、优秀制片人的必备能力
一、敏锐的政治嗅觉力,知道什么是社会接受的主流文化,这点出了问题就通不过广电总局的审批;
二、高超的艺术判断力,否则就无法有打动大众内心的选题,电影毕竟是门艺术,剧本要通过艺术判断和镜头转换能力表现出来;
三、一流的市场运营力,商业电影是为了上映的电影产品,不是宣传片,是要为投资人负责的;
四、超强的综合管理力,电影的特点就是短期内聚集天南海北的创作力量,制作、营销、发行等各类团队,从十几天到几个月,短期磨合上千人、上百辆车的大型团队,完成高水准作品。
11、伟大的艺术都是在给定时间完成的
拍电影的确很像一场战斗,而且是有长期谋划,短时间速战速决的闪电战。通常一部中等投资的电影,拖沓一天,就要耗费几十万元的制片费用,未来要用上百万的票房才能弥补回来。伟大的艺术都是给定时间内完成的,没有限制反而效果不敢保证。
12、拍续集要三思
国内很少有能把连续电影做好的,第一集有人看,第二集也能蒙一把,第三集就得看你的真正实力了,所以国内做第三集的几乎没有,国外很普遍,能做到第六、七集。
13、不必追求明星云集
根据自己影片的体量,量力而行请明星。一看就是小成本的类型就不要请太多大牌,否则可能赔本也赚不了吆喝。
14、成人更想看动画
“皮克斯的电影就是大人小孩通吃,国内一些公司只做儿童题材,可能越走越窄,而老故事新编也可能遇到瓶颈。”河马动画创始人徐克谈起自己要做的动画电影时这样说道。
15、商业片怎样才叫成功?
观众是5000人的片子,让50万人看,就成功了。
16、从《疯狂的石头》能学到什么?
在镜头语言的把握方面动动脑筋,有时候成本低也能做到高起点,好虽好,但最好别模仿。
17、不用重金去请大牌导演编剧
名导名编太贵,有时自编自导反而能体现创作激情。
18、跟风注定失败
小成本电影未必不能大卖,但跟风的无论大小投资,几乎注定惨败!
19、大电影就是赢的艺术
小电影是导演的艺术,大电影是运营家匹配资源的艺术,小电影满足内心一种情怀,大电影追求商业回报,目标只有一个,就是赢。
20、商业片与艺术片界限并不明确
有的片在国外大卖,在国内却冠以“艺术片”无人问津。所以,电影从成本大小能够分类,但谁商业谁文艺,不好说清。其实只要是给观众看的电影都有商业特性,能打动观众的电影必然有艺术价值。
21、“傍大佬”与“组合拳”都会流行
大片基本上都是投资组合,好制片、好发行和强势院线等业内资本强强联手的趋势越来越明显。
22、明年流行什么片,去问问业内人士
很多类型片的趋势,资深电影人、每年看几百部电影并且要天天评估票房的影院经理们,都心里有数,抽空和他们喝喝咖啡,没准能听出点门道。
23、做“伪大片”也不错
中国电影投入成本短时间还无法达到好莱坞水平,不过可以考虑拍些气势、类型上酷似的“伪大片”,去掉些动作场面,加上点自己的思考,还能有文艺气息。
24、“中片大片化”成小趋势
发扬中国制造的山寨精神,能省的地方省,该花的特效制作费也花,三、五千万拍出一、两亿大片感觉的电影算你的本事,自然有人看。中片大片化趋势这两年很明显。
关于放映
25、档期的技战术
上映后考验片方的是技战术的调整应变能力,目标就是最后一击打赢对手,小策略有时候能起到绝杀的作用。
26、档期就像拳击台
档期就像拳台,狭路相逢,强者胜!
27、如何选档期
安排档期要知道些孙子兵法和博弈论。
28、小成本拍摄,非得上映么?
非也,可以销售版权给网络、音像公司,作为数字电影在电视台、航美、酒店等渠道播放,资质不错的也可以直接奔着各大电影节去。其实不赚钱,赚名也是一条路。那些有志投资商业大片但资本不足的朋友,可以从这条路开始。
29、数字技术是未来
做电影也要谋划未来,数字技术肯定是电影的未来,不能不早做考虑。
关于资金
30、投资电影的风险
投资电影风险很高,为什么那么多人还投?以2008年中国电影为例,当年一共拍了406部影片,平均每部电影的投资在600万上下,总投资就是24亿元,当年电影票房收入43亿元,其中国产电影大约在25亿元左右,全行业平均的投入产出比就是1:1,2009年这个数字应该略有提高;而美国电影市场已经在几十年前做到,每投入1美元,可以收回4.25~4.75美元,还不算广告和衍生品。单片总是有风险的,但如果有足够多的钱,分散在足够多的电影上,甚至可以通过测算找到那些回报率高的制片人,专门投资那几十位优质制片人的电影,比如他们都能达到1:6以上回报,这样把钱放到电影里是非常核算的,中国电影也在朝这个方向发展。
31、找“对”的钱
制片人找资金,尽量不拿业外的钱。首选业内资金,比如说发行商、院线等,因为他们的钱本身就在产业内部流转,可以在后面的环节收回来;其次是相关产业的业外资本,比如广告公司;再次可以拿现金流稳定、管理运营能力很强的不相关产业的资本,比如网络游戏公司;还有两大渠道在美国已经非常普及,就是银行贷款和VC、PE的钱。
32、对投资人负责
如果制片人固守艺术家的气质来拍商业电影,投资人就应该换掉他,并对他说,“对不起,请对投资人负责!”制片人的“制”就是要懂得节制,把投资人的钱管好、花好,用在刀刃上。
33、对观众负责
艺术的事归导演,商业的事归制片。但如果导演过于自我,制片人就应该换掉他,并对他说:“对不起,请对观众负责!”制片人中心制是避免导演又当艺术家,又当商人,最后把导演累死,戏也拍不好!
34、磨刀不误砍柴工
一家电影公司从创立到成功拍出第一部大卖的电影,并进入可持续发展的阶段,需要8~10年的时间,这其中需要3~4年来建立各方面的关系,积累资源。
35、拿什么说服投资人
要知道投资人都是倒着算账的,说服投资人,靠的是电影卖点的合理性和商业逻辑。
36、善用银行的钱
银行贷款适合单片投资,而且银行能帮你规范管理体系。
37、投资人的素养
如果制片人已经天天在琢磨电影,投资人最好不要总拿昨天看了什么电影来跟制片人说太多,除非投资人有意在给制片人制造压力;投资人要结合自己的资源,从商务上帮助制片人。
38、怎么花钱
财务透明,一切都好谈。
关于营销
39、不要试图欺骗观众
观众的鉴赏力越来越强,不要试图欺骗观众,但什么是欺骗,每个制片人心里有自己的标准,这是个价值问题。
40、电影要卖的是什么?
“张艺谋这个名字就能卖两个亿!”北京新画面影业公司董事长张伟平说。你的电影到底是卖演员,还是卖导演,是卖故事,还是卖特效,从一开始就应该想好。
41、营销要守正出奇
电影营销经常要逆向思维,才能占据主动,变不利为有利。
42、有关观众的统计数据
知道这些对卖电影有帮助,80%的观众进影院是主动的,20%是机动的,进到影院的观众里80%清楚自己看什么电影,20%是无目的的,碰上什么看什么。
43、不要忽略营销中间期
营销在乎一种气势,从后期制作到上映前的中间期,不成熟的电影人往往容易忽视这一阶段营销的重要性,导致气势的中断,一中断就难以续上,电影上映时效果会大打折扣。(反面教材《我的唐朝兄弟》)
44、营销要不断晋级
营销是资源置换的艺术,它有三个境界:1、花钱办事,2、少花钱多办事,3、不花钱也办事。
45、营销也讲点伦理
烂片靠营销和好运气偶然能成功,但也要小心市场会惩罚投机者。
46、主旋律如何营销
营销前期要“高唱主旋律,低调唱商务”;等到拍摄中期,高调宣传商务,拉来更多资金;最后一个环节就是重回主旋律,回馈社会。(正面典型《建国大业》)
47、危机公关
当电影采取某些非常规的营销手段时,风险极高,容易带来负面影响,甚至波及到大量本不关注影片的普通民众。当社会产生不良负面情绪之后,必须及时有效的启动危机公关,否则社会情绪会迅速蔓延。
48、营销的精神
上映阶段要坚决执行营销目标,有种誓不罢休的精神!
49、营销的艺术
营销是一门舆论设计的艺术,事先不能让观众知道剧情,但还要吸引他们来看。
50、营销要求新
“我只要营销人员给我写有什么新手段,老手段不看都知道!”──中影集团营销公司总经理蒋德富。
小结:总而言之,拍好一部电影,剧本是根基,用生动情节、鲜活人物吸引观众,为影片奠定成功基石。团队组建至关重要,各岗位专业人才默契协作,保障影片从拍摄到制作的顺利推进。拍摄时,摄影、表演、调度等环节的精心把控,是塑造优质画面与精彩故事呈现的关键。后期制作通过剪辑、音效、调色赋予影片独特节奏、氛围和风格。而发行宣传则是影片走向观众的桥梁,精准营销让影片在市场中脱颖而出。每个环节环环相扣,只有在这些方面全力以赴,才能打造出一部触动人心、被观众铭记的好电影 。
本站新闻资讯部分图文、音视频源自互联网及公开渠道,仅供学习参考,版权归原创者所有!
如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及时通知我们!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。
如果觉得文章有用,欢迎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
微信扫码或长按识别小程序分享
上一篇:没有了
Copyright © 2016-2025 jxjccm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版权所有: 江西俊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网站声明
赣ICP备17002708号-1 赣公网安备36040202000174号
网站设计:俊程文化